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邮箱登录
服务热线:  13136301588
Loading...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业务范围
 
商标业务 专利业务
著作版权业务 其他知识产权业务
行业新闻
“跨洋打假”的启示
2011-08-11

   中国的“打假圈”里来了外国人。


   去年下半年开始,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旗下的知识产权部已经先后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三批共30个“伪意大利”品牌,并呼吁中国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该机构设在北京的工作室负责人表示,“伪意大利品牌”横行中国市场,扭曲的是整个“意大利制造”的形象,因此意大利政府机构才出面“打假”。
无利不起早。平心而论,意大利来华打假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此番由意大利政府机构出面,不仅搜集了国内市场上假冒意大利品牌的证据,还做好了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准备,真可谓来者不善。


   商业行为上的是非曲直,自有相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定夺。撇开经济利益不说,“洋和尚”的品牌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对我们有双重启示:首先,国外品牌对品牌形象的重视,已经发展到对整体国家品牌层面的保护。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傍洋”和“山寨”式的思维前面,必将是一条越走越难的“死胡同”。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明晰的品牌形象,在市场中找到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市场定位,才是企业品牌战略的正确思路。


   其次,面对被仿冒、被侵权的市场行为,意大利政府部门已经启动国家层面上的积极作为。全球化语境下,经济格局越来越复杂,市场规则越来越细化,博弈手段越来越升级。我国作为后发国家,不可避免地会碰到知识产权方面的壁垒。这种博弈,单靠企业或行业难以应对,有待政府职能部门积极作为,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护我们自身的利益,保护我国企业的利益。


尽管“意大利来华打假”背后存在利益驱动,但是,政府部门该行使什么样的监管职责,企业采取什么方式保护自己的品牌,共同发展更加健康的市场,这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一课,也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客观上说,需要补上这一课的人很多。

 

余姚商标代理——百川是您最信任的朋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