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民耳熟能详的中华老字号“清和元”,四类商标日前被抢注(8月3日本报进行过报道)。在我省,商标遭抢注,非“清和元”一家。近年来,关于山西知名商标被抢注的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千年“竹叶青”越南遭抢注》《文学大家赵树理商标被外省人注册》《商标遭抢注,郝刚刚6万元买回商标》《晋城“鲁村”小米商标被人抢注》。为了“收复失地”,被抢注了商标的企业需要付出巨大的财力、人力及时间的代价,甚至是无形资产的流失。
2006年年底,商务部启动了“振兴老字号工程”,包括“清和元”在内的27家山西企业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已有412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商标被别人注册,真为"清和元"惋惜。创一个品牌不容易,保护好一个品牌更难。”太原市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认定老字号是保护品牌的一种方式,企业在注册商标时,应该考虑到对商标进行保护。其他商标有没有抢注,现在不好说,调查后才能得出结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商标保护,确实应该当回事了。
然而,众多的前车之鉴,仍未给山西企业敲响警钟。商标抢注,正成为悬在山西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刃。启动商标保护战略,打一场山西商标保卫战,已经迫在眉睫。
据太原市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商标抢注,老国营企业出现几率相对大一些。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心疼”,商标没有得到企业领导、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企业发展没有长远规划。有些企业虽然注册了商标,但在改制或转产过程中,人们很容易盯住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而忽略商标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加上人员更换频繁,使得这些商标被长期闲置,有的则因未续注而过期。有些商标被人抢注事件发生后,这些企业或者单位并没有对此加以注意,以致出现了今天商标遭人抢注的尴尬局面。
|